​立秋 | 岁月匆匆去,倏然又惊秋

 



睡起秋声无觅处,
满阶梧桐月明中

 

8月7日

立秋如约而至

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

暑去凉来

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

虽仍处在中伏时段

暑热一时难消

但天气渐凉已是大势所趋

送夏迎秋

你准备好了吗?

 

 

从中医角度来说,立秋至秋分这段日子被称为“长夏”。长夏应脾而变化”,中医认为湿为阴邪,好伤人阳气,尤其是脾阳,易导致食欲缺乏、精神不振、四肢乏力等,因此,这个时节的养生保健要格外注意。

 

俗话说:“一夏无病三分虚”,立秋后我们究竟该如何进补呢?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!

 

 

 

 
 

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,常损耗过多,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的情况。而进入秋季之后,天气渐凉,气候干燥,因此极易出现秋燥。

 

 

秋季防燥,要以养阴清燥、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。初秋免不了出现“秋老虎”的炎热天气,这种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,应积极防范“情绪中暑”。

 

要做到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伤感的事,也应主动予以排解。同时还应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立秋之后,部分地区有降温的趋势,但因我国地域辽阔,各地气候有差别,大部分地区仍暑气难消,因而要注意“祛暑清热”

 

 


 

医学专家认为,秋季燥气上升,易伤津液,因此,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

 

另外需要提醒的是,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、水果,容易引发胃、肠道疾患。因此,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。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立秋后,阳气转衰,阴气日上,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,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,应着重“养阴”

 

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,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,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。

 

如果是有颧面潮红、口燥咽干、盗汗、尿少而赤、大便秘结、舌红少苔等症状的阴虚体质,可以适量多食用麦冬、五味子、山药、百合等。

 

 

如果是有呼吸浅短、声音低微、神倦懒言、动则汗出、食欲减少、舌质淡等症状的气虚体质。可以用黄芪、党参、西洋参沏水喝,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。
 

 

西洋参黄芪水

 

 

做法:每次建议使用黄芪5-10克,西洋参3-6克,用热水冲泡即可。

 

功效:两者都为补气佳品,黄芪气血双补,西洋参气阴双补,一起泡水喝有补而不燥的特点,补气效果非常好。

 

▲点击图片选购

 

源自长白山优质产区,参种品质优越,皂苷含量更高,味道浓郁,补气更给力。

 

▲点击图片选购

 

源自内蒙固阳,原产天然,无黑心、空心,营养丰富,味甘纯正,是补气上佳之选。

 

如果是有面色苍白、口唇淡白、夜热盗汗、肌肤枯涩、舌淡红无苔等症状的血虚体质。可以用当归、红枣、何首乌、桑椹做粥,在炖鸡汤、炖肉时也可以加点。

 

 

 
 

当归炖鸡汤

 

 

原料:母鸡一只,当归20克,红枣适量,大葱5克,姜5克,盐3克,料酒5克,味精1克,胡椒粉1克。

 

做法:母鸡去毛,去内脏,当归洗净后用纱布包好,放入鸡空腹腔内,加葱,姜,盐等调料,用小火炖烂,出锅时撒胡椒粉少许,去当归渣即成。

 

功效:补肝肾、益气血,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身体虚弱、头晕目眩、倦怠乏力、心悸怔忡、失眠健忘、食欲不佳等症的补养和治疗。
 

 

▲点击图片选购

 

精选甘肃岷县上等当归,整枝切片,不蒸不压,营养更全面。可攻可补,对于女性补血调经效果尤为卓著

 

 

岁华过半休惆怅

且对西风贺立秋

 

 

立秋

预示着的开始

愿你在舒朗清新的秋意中

品尝禾黍盈满的喜悦

收获继续前行的力量

莫负好时光

 

 

▍图片来源:封面来自摄图网,内容图片部分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