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寒 | 微雨后,小寒初,惟愿健康常在,温暖相

2020-01-06 09:06

小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,冬季的第五个节气。

 

每年1月5日前后,太阳运行到黄经285°时为小寒,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
 

 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故云,月半则大矣。”此时,天气寒冷,但冷还未到达极点,故称为“小寒。”

 

 

民间有谚语有云:大寒小寒,冷成冰团中医认为小寒是阴邪最盛的时期,所以应谨防寒邪入体,熬过这段冷天气为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。那么此时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小寒不寒呢?

 

 

 
 
 
日出运动

 

话说“冬练三九”,但小寒时节的运动原则是:

 

一要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;二是准备运动不可马虎,应待身体暖和后再脱衣锻炼

 

运动要适度,以养胃气,莫要练到大汗淋漓,锻炼后要及时穿衣,避免寒邪侵袭,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、跳绳、踢毽子等。

 

 

 
 
 
按摩穴位

 

按摩百会穴

 

位置:位于人体的头部,头顶正中心,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。

 

按摩方法:端坐在椅子上,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,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,每日2-3次。

 

作用:百会穴居于人体最高处,是诸阳之汇,经常按摩此穴,可以疏通经络,提升督脉的阳气

 

 

捶打膻中穴

 

位置:位于人体的胸部正中线上,两乳头连线的中点。

 

按摩方法:两手交叉,握空心拳,不要太实,轻轻捶打。

 

作用:经常捶打膻中穴,可以驱散心中的抑郁之气。

 

 

按摩涌泉穴

 

位置:位于脚底中线1/3与后2/3交界凹陷处。

 

按摩方法:每晚临睡前半个小时,擦热双手掌,然后右掌按摩左脚涌泉,左掌按摩右脚涌泉。

 

作用:正所谓“寒从脚起”,经常睡前按摩涌泉穴,可以祛除寒气,让身体从脚到头都充满暖暖的热量。

 

 

 
 
 
对症进补

 

所谓“三九补一冬”,小寒时节是“进补”的最佳时期,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,一定要有的放矢。按照传统中医理论,滋补分为四类,即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

 

>>>>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

 
 

如动后冒虚汗、精神疲乏,妇人子宫脱垂等问题,宜用红参、红枣、白术、北芪、淮山和五味子等。

 
 

 

>>>>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

 
 

如头昏眼花、心悸失眠、面色萎黄、嘴唇苍白、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,应用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阿胶、何首乌等。

 
 

 

>>>>补阴主要针对阴虚体质

 
 

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、两颊潮红、手足心热、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,宜用冬虫夏草、白参、沙参、白木耳等。

 

 

冬虫夏草 


 

西藏那曲原产地直供,品质好,性价比高,能补虚损、益肺肾,对自汗盗汗、腰膝酸软、病后久虚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
 
 

 

>>>>补阳主要针对阳虚体质

 
 

如畏寒肢冷、面色苍白、精神不振、完谷不化等症状,应以益气温阳散寒为调理原则,宜用黄芪、益母草、五味子、鹿茸等。

 

 

鹿茸  

 

长白山原产鹿茸,富含蛋白质、磷、钙、镁等成分,能壮元阳补气血,对阳虚自汗、形寒肢冷、面色苍白等症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。

 
 

 

 
 
 
养肾防寒

 

 

中医认为,寒为冬季的主气,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。寒为阴邪,易伤人体阳气,寒主收引凝滞

 

所以,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,但基本的原则仍是《黄帝内经》中的那一句格言:"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"冬日万物敛藏,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,收藏阴精,使精气内聚,以润五脏。

 

 

冬季时节,肾的机能强健,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,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"养肾防寒"

 

小寒时节要养肾,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,黑色入肾,能伏藏相火,使之归根。比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乌骨鸡、紫菜、海参等等。

海参  

 



 

辽东产之海参,体色黑褐,肉嫩多刺,品质上佳。


有补肾阴、生脉血、缓解溃疡等功效,是名副其实的海洋珍品。

 


江雨蒙蒙作小寒,雪飘五老发毛斑

城中咫尺云横栈,独立前山望后山
 

 

雪花飘,小寒至

寒风刺骨,呵气成冰

在这个冷冰冰的季节里

愿您三冬暖,愿您春不寒

愿您健健康康,温暖相伴
 

END
 


▍图片来源:部分来自网络,封面来自摄图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 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4006788020